(资料图片)

我们都知道,医用口罩不论是医用外科口罩还是医用防护口罩都是一次性使用的。但是随着疫情的发展,口罩已经成为紧缺品,出现了许多人都买不到口罩的情况,即使是工厂加班加点制作口罩依然无法满足口罩的需求。

于是许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能不能将口罩消毒清洗或者高温杀菌后重复使用呢?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想法,一是由于口罩紧缺,用一个少一个;二是由于根据我们国家目前推出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中明确指出:新型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分钟、乙醚、75%的乙醇、含氯消毒液、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可有效灭活病毒。因此,许多人想到的通过消毒的方法使口罩重复使用。但是这种方法其实是不可行的。

为什么口罩不可以重复使用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现在能有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医用口罩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医用外科口罩,一种是医用防护口罩,如N95口罩。这两种口罩之所以能有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主要是因为口罩中的过滤层能够有效的过滤阻隔细菌病毒,无论是N95还是医用外科口罩,它们实现“防病毒”的手段都是依靠“过滤层”吸附、阻隔病毒等微颗粒(气溶胶),而过滤层主要由聚丙烯熔喷超细纤维构成。口罩过滤材料往往要经过“驻极处理”,使其携带微量的电荷,从而在比较蓬松的情况下仍能有效吸附空气中的各种微粒。

但是经过消毒液清洗或者开水高温烫煮后,水的进入会使过滤层中的电荷迅速消失,导致过滤效果大幅下降。

第二个原因:口罩里面的过滤材料,即是聚丙烯熔喷材料纤维,它是非常细,甚至不头发丝细几十倍,同时也不耐高温,温度大于80℃时就会收缩变形,导致结构破坏,防护效果降低。

第三个原因:不论是医用外科口罩还是医用防护口罩,标准里都是一次性使用的。医用外科口罩和医用N95口罩外表面都经过“拒水处理”,酒精、水、血液、唾液等都很难渗入,目的是加强对医生的保护,防止在与患者接触中出现液体喷射造成交叉感染。如果经过水处理,细菌病毒就容易渗入,那么防护作用就会大幅度下降,达不到有效的防护。

第四个原因:酒精也会破坏口罩外层防水结构,原因是酒精的表面张力和水有很大不同,用酒精处理过的口罩材料对水(血液、唾液)的吸收会增强,这会加速口罩过滤层失效。

第五个原因:有课题组曾经做过实验,如果对N95级别的口罩进行水蒸、水洗、紫外灯消毒,它的过滤效率将由95%快速降低到60%以下,和普通的纱布口罩、棉布口罩差不多。

因此,口罩是不可以消毒后重复使用的,在我们消毒的过程中会逐渐造成过滤层的电荷流失、吸附能力下降,即使进行消毒、晾干也无法恢复,再使用起不到很好的防护效果。

总的来说,口罩最好一次性使用,而且建议使用时间不超过4小时。特别是在当前的严峻疫情的条件下,不应提倡对一次性防病毒口罩的消毒再利用。节约口罩最好的方法就是呆在家,www.nfysw.com少出门。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