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的呼和浩特,花粉叠加沙尘天气,让易过敏人群更加难熬。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变态反应科门诊患者日渐增多。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有关数据显示,内蒙古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在27%到30% 之间,这其中还有很多人因为没有规范的治疗导致病情加重。为了呵护过敏人群健康,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在京蒙合作、首都带首府的框架下,让京津冀等地的相关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内蒙古。

早在2021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主任医师、变态(过敏)反应中心主任王学艳教授带队在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成功创建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个国家级变态(过敏)反应中心,并在9个旗县区二级综合医院分设变态(过敏)反应科,在呼和浩特市3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6个乡镇卫生院设立变态(过敏)反应门诊,建立起“市、旗县区、社区乡镇1+9+110”变态(过敏)反应三级防治体系。

北京相关医学专家还积极开展教学查房、一对一及一对多带教、手术演示、线上线下培训等,每周定期对疑难过敏性疾病开放远程会诊,当地医生过敏性疾病规范化诊疗的能力提高了93%。同时,花粉监测、植被调研、流行病学调查等也有序开展,提高了对过敏性疾病的认识,为花粉症的预防和精准治疗提供了可靠数据资料,并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指导性建议。

目前,呼和浩特市的过敏源检测方法、种类以及治疗过敏性疾病的药品和措施与国际接轨,在自治区内达到领先水平。未来,呼和浩特市将以新一轮京蒙对口帮扶为契机,继续加强与北京医学会以及首都等区外高水平医院、知名专家学者的密切联系,不断促进过敏性疾病诊治的规范化和精准化,全力以赴解决鼻炎之患,全心全意守护群众健康。

这几年,过敏性鼻炎患者越来越低龄化、幼龄化,患病人数逐年增长,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非常大的困扰。可以说,过敏性鼻炎的防控,已经是一个影响面甚广、不得不解决的民生问题。内蒙古台特约评论员、内蒙古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赵首军表示,近几年呼和浩特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行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为之后的工作提供了借鉴。

赵首军:近年来,北方地区春秋两季,花粉和果实过敏人数激增,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的患者比比皆是,预防和治疗花粉果实过敏成为当地人民的迫切愿望。民有所盼,政有所应。呼和浩特市委政府解决首府地区鼻炎高发问题,动员并带领市民群众拔蒿草,并与北京医学会北京世纪坛医院的众多名医专家协同努力,防治双向发力,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

我认为有这样几点可以总结,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第一,过敏性鼻炎作为困扰当地近三分之一人群的疾病,呼和浩特市委政府切实贯彻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发展理念,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往除蒿草,花粉智能日播报等措施值得继续推广。第二,呼和浩特市的过敏原检测方法种类以及治疗过敏性疾病的药品和措施已经与国际接轨,并不意味着结束,一支强有力的监测检验、预防治疗的机构和队伍还需要继续培养,加强与北京医疗机构的合作、不断学习吸收最先进的预防、治疗手段。第三,及时出台相关的医保政策,减轻过敏人群的治疗负担。第四,对于患者的健康教育也要跟上,继续提高公众对过敏性疾病的认识,让更多患者积极参与治疗,与规范化和精准化的专家防治结合起来。

记者:孙雪梅、彭   程 

编辑:赵佛佛

审核:赵   婧

监制:山   丹

声明:奔腾融媒原创稿件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新闻广播》官方微信


关键词: